剧星

导航
剧星观点
最新动态
行业资讯

剧星传媒九周年特辑 | 专访助理总裁徐琨:品效双向驱动—品牌化内容,效果化投放

浏览量:699  发布时间:2020-05-19

2020年5月是剧星传媒的九周年,值此司庆节点,剧星传媒官微小编邀请剧星各团队的带头人,聊聊他们对趋势的预判以及未来的期许,以期知晓更多关于剧星九年发展的故事。


1

剧星传媒助理总裁 徐琨

十余年广告服务经验,2013年加入剧星传媒,辗转电视策划、媒介、策略策划岗位,她都展现出了为人称道的专业和营销管理才能。2017年接管剧星传媒广州分公司,带领华南团队迅速发展壮大,屡创佳绩。

这个时代风口与红利来了又去,身处在广告这个热热闹闹的行业里,用一颗赤子之心把事情做好是分内事,却也尤其珍贵。徐琨大抵是剧星辗转岗位最多的那一个,她既对策略有着相当的执着与情怀,又在业务开发上常常兼顾与平衡,负重前行却从容不迫,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团队“教练”,大家都习惯亲切地叫她“琨总”。

“品牌化内容,效果化投放”


今年受经济下行及疫情影响,客户在营销上更趋于谨慎,更看重和“销售”直接挂钩的玩法,但“以小搏大”往往是概率型题目,广告公司要做的更多的是帮助客户建设稳定的品牌底层流量,在此基础上持续帮助品牌提升多渠道的变现能力。基于此,琨总提出了“品牌化内容,效果化投放”的方法论,即在内容输出端更多基于品牌的长短期综合思考,在投放上,借用数据化、技术化的方式实现更有效的转化。如若忽略品牌底层流量的沉淀,只借力外部流量短暂刺激可能是难以为继的障眼法,反之亦然。在效果的粗放增长之后,必然会进入精细化运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要关注,不论是何种消费者触点,都依然要关注触点所承载的品牌化诉求。

具体到操刀实际案例,琨总从“聚焦优质综艺”、“品效协同”的方向上给到了相关经验:
聚焦优质综艺。聚焦大剧综艺内容营销是剧星一直以来的优势与特色,但随着媒体环境、市场环境的更迭,公司也在持续更新、整合。今年剧星携手客户合作了包括《青春有你》《创造营》《奔跑吧》等多个头部综艺,也包括芒果TV《说唱听我的》和B站《说唱新世代》等多个新兴综艺。琨总指出:在内容合作之外,我们还擅长帮助客户打通营销生态全链路,利用社交、抖音等多个渠道,把“传统的营销长链”转化为“线上的营销短链”,最大化实现内容资源赋能客户营销目标达成。

快速把握新流量池,推动品效借势而为。既包括传统长视频领域创新打法,也包括抢占短视频流量新高地,更有“后浪”涌动的B站/直播/达人等创新玩法。目前琨总带领的剧星华南团队在公司“品效协同,双轮驱动”核心战略的方向之下,已快速搭建起完备的运营编导团队,在游戏/电商等行业的客户服务上也摸索出了有效方法论。

“搬运工会消失,但服务永存”


一支团队的风格往往能看到 Leader 的影子,琨总对策略的执着也深深影响着团队。剧星华南团队多项目同期并行是家常便饭,无论多忙,团队成员对于每一个项目、每一次服务都“死磕”到底,做到极致。

在副总裁高扬和助理总裁徐琨的带领下,剧星传媒华南团队的业绩多年持续增长,琨总常说:我们希望把每个小伙伴的特长与工作相结合,每个人都能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剧星华南是一个小而有力的团队,是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团队!关于剧星传媒华南团队的建设,高总和琨总一直强调的关键词是“破圈”。

第一,人才结构的“破圈”,从和大学共创共建挖掘优秀的苗子,到吸纳媒体/甲方的跨界人才,再到运营编导人才的不拘一格。虽然过程亦有周折,但几年下来,剧星华南建立了愈加稳定的人才架构,就如同让团队有了充满力量的“核心肌群”。

第二,业务结构上的“破圈”,从传统客户到新锐品牌,从常规投放到品效整合,从单向传播到营销的生态化思考,剧星华南团队和客户一起用最快的速度,把“行业创想”变成“现实”。

第三,服务“破圈”,同质化的渗透,行业规则的模糊,大环境使琨总持续在思考什么才是未来不可被替代的价值。她常在内部说“搬运工会消失,但服务永存”。于是,琨总带领剧星华南团队不断打破自己,重新定义服务标准,提升服务门槛,用专业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去跨界,去‘创’去‘闯’”


剧星传媒执行总裁俞湘华说过,“认真过生日的公司,运气都不会太差”,大概是因为每一次过生日的时刻也是剧星在反思、总结、沉淀的时刻。

琨总或许是剧星做过岗位最多的员工之一,从智库咨询到媒介到策划,期间也积极开拓百度/全案营销/OTT/DSP等不同业务板块,再到为了更深入地感受市场,在领导的任命下,从上海飞奔到华南一线,始终在她所热爱的广告行业中坚守积累,在各个岗位上热情投入,持续总结持续沉淀。她说:几年来,感受最深的是公司领导和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包容和支持。让我如同一个好奇而又勇敢的孩子,有机会去触碰所有想去尝试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磨练自己亦是发现自己。

在剧星传媒九周年的节点上,琨总要和小伙伴们分享的心里话温暖而有力:我愿意尽我所能,把公司包容的传统传承下去,在我们这个嬉笑吵闹着却又彼此融于一体的团队里,不断鼓励大家在不同岗位上去跨界,去“创”去“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寻找更多可能。前浪后浪都不重要,只要有心,我们永远都是踏浪而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