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行业一周观察
日化行业一周观察
【2018年网购化妆品成日化行业强劲增长极】
1、日化行业发展现状
(1)日化行业市场规模
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国内亦涌现出一批以美加净、六神、大宝、郁美净、舒蕾、欧珀莱、隆力奇、佰草集等为代表的优秀民族日化品品牌。
(2)日化行业销售规模
随着国家经济增速的放缓,日化用品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有所放慢。2016年,我国日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58.14亿元,较上年同比减少2.1%。
(3)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销售规模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消费需求总量不断增加,对化妆品的直接需求也相应膨胀;国际一线化妆品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化妆品消费市场目前已经是亚洲第二的化妆品市场。
(4)我国网购化妆品行业市场销售规模
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屡屡出现化妆品超低折扣的促销广告。据测算,2017年,网购化妆品市场交易规模在1670亿元左右,增速相对化妆品全市场、日化品全市场高出许多。
2、市场规模预测
据预测,2018-2023年,我国日化行业销售规模继续扩大,销售收入在2023年增至6609亿元以上;其中化妆品销售规模在2023年增至3133亿元上下;而网购化妆品交易规模仍将占化妆品全市场份额的大头,成为拉动整个日化行业的增长极。
食品行业一周观察
【安庆产饼干首次出口国外】
1月17日,记者从安庆检验检疫局获悉,日前,经安庆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安徽美代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200箱、货值2.2万美元的夹心饼干在马来西亚顺利通关并成功结汇,这是安庆市饼干企业自主品牌首次出口国外。据介绍,为帮助美代饼干早日开拓国际市场,安庆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贴近靠前,主动介入,多次深入企业积极指导帮扶。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宣传出口食品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备案要求等。
家电行业一周观察
【美的即将发布新品牌,破解高端化心结】
2018年的高端家电市场,可能会因为美的得发力而格局生变。据悉,美的集团将于今年发布新的高端品牌策略,新品牌的定位将高于卡萨帝,目前美的已组建独立团队、独立操盘手来运作,并且产品线已经准备就绪,产品一致性强、人机交互性强。“高端品牌毕竟还是无法靠美的各事业部的单一品类来支撑,今年集团会统一考虑和布局高端品牌”,美的内部一位负责人表示。
可以说,在消费升级和品质需求愈发突出的现阶段,高端品牌之于美的就像一个必须解决的心结一样。“美的本身的销量增长不用担心,市占率也不担心,但是核心就是调结构。看高端产品占比变化是否快。高端产品占比做到第一就是市场领先”,上述负责人一语道破高端化的意义。而多年来,美的各事业部品类在终端的销售虽然势如破竹,但在高端市场,美的得品牌话语权相对较弱。
目前在美的集团各事业部,有一项强化性工作就是提升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产品均价。美的在均价提升上表现明显的是冰箱和洗衣机,2017年美的冰箱增长30%,平均单价提升25%,是过去十年冰箱增速最大的一年。美的电热水器平均单价也超过了海尔,燃气热水器从零做到仅次于万和,价格上升良性。在推进高端化上,美的也开始调用多品牌的优势。2016年美的收购东芝家电,将东芝品牌在全球铺开将是美的接下来的工作之一,此外2017年美的与伊莱克斯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引入高端德国品牌AEG,今年6月份AEG将会有产品推出,主攻工程渠道,定位看齐德国米勒。“两年前我们就开始做系列成套的规划,但是还是需要一定时间,未来3-5年会逐步推出,美的品牌形象也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上述负责人如是说。
酒业行业一周观察
【国窖1573重庆配额减半“挺价”】
泸州老窖针对重庆市场减少国窖1573春节配额,释放节后涨价信息。1月21日获悉,泸州老窖国窖酒类销售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片区下发关于国窖1573经典装春节配额减半执行的通知,该文件指出,由于春节需求旺盛,而该公司产能有限,达到五年储存标准的国窖1573经典装已经库存告急,因此将重庆片区的春节配额予以减半处理。在停供6个月后,泸州老窖以库存告急为由将重庆区国窖1573经典装春节配额减半,有经销商猜测称,不排除年后涨价的可能性。据了解,去年7月,泸州老窖国窖销售公司下发通知指出,为保障广大经销客户利益,提升经销客户的资金周转率,同时避免淡季经销客户库存过大的情况,进一步强化落实终端配额制,即日起,暂停国窖1573经典装的订单接收及发货。
药品行业一周观察
【粤药品质量总体呈现稳中向好势头】
1月16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行新闻通气会,通报广东省“药品生产源头规范专项行动”开展情况。通报称,该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专项抽验数据显示,广东省当前药品质量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势头。省食药监局药品生产安全监管处处长赖育健介绍,专项行动取得两项主要成绩:一是督促药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全面、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规范原辅料管理工作。根据自查情况,企业自行停止37个原辅料的使用,自行停止2个品种的生产,报送药品注册补充申请38个,修订文件及制度1135个。二是各级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对辖区企业实施100%覆盖检查。全省各级监管部门累计组织对1592家/次药品生产企业实施监督检查,责令100家/次药品生产企业整改,实施药品安全隐患约谈21家/次,收回15家药品生产企业的GMP证书,移交稽查查处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