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行业一周观察
日化行业一周观察
业界观察
【陈凯旋:改革开放让民族日化品牌得以弯道超车】
日化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20世纪90年代,一些外资日化巨头如宝洁、联合利华通过收购、价格战等竞争手段,让国内日化行业经历了剧烈的整合,民营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陈凯旋今年60岁,对1994年立白集团创立之初面临的日化行业的严峻态势,他记忆犹新。“中国日化行业要有自己的品牌!”他决心在广州创立公司。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品牌宣传十分重要。1997年,立白提出的“不伤手的洗衣粉”概念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改变经销商坐等批发风格,转为行商,款到发货保障现金流,加强技术创新等举措。他说道:“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立白集团发展到现在,离不开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了我们民营企业家创业和成长的机会,让我们做成了许多在计划经济之下不敢想象的事,改革开放也给了我们一个感恩和回报的机会。”
食品饮料行业一周观察
业界观察
【2018乳品/饮料行业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随着乳品/饮料行业的发展,消费需求向科学、营养、多元化方向转变,乳品/饮料新品层出不穷。为更深入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新产品应用,7月11日下午,由食品伙伴网和上海博华国际展览合作举办的“2018乳品/饮料行业发展研讨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会议伊始,原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监管处处长、高级工程师叶志平做了题为《乳制品生产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的报告,叶志平老师针对乳品生产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解决思路,为大家做了详细讲解。
随着植物基食品饮料越来越受关注,消费产品也开始主打健康、天然的理念,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大力拓展植物基食品领域。食品伙伴网行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超做了题为《植物基食品饮料的创新趋势分析》的报告。徐超老师结合当前消费市场的现状和动态,介绍了中外植物基食品饮料的创新成果,并对未来植物基食品饮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近年来,从食品饮料行业的产品创新来看,一个产品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个性化、细分市场是大势所趋。快速迭代的产品设计理念越来越有生命力。来自Halmana赫玛实验室 CEO张彬老师,做了题为《饮料创新过程中的思考及困惑》的报告,为大家分享了赫玛实验室在饮料创新实践中的经验和收获。
家电行业一周观察
业界观察
【风云突变,厨电市场打响品牌争夺战】
在整体市场规模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这些企业却逆势增长,这得益于其拥有的两大核心要素:高端产品与品牌。
在家电专业人士看来,高端智能厨电产品相较于中低端产品的竞争力体现在方方面面,但很核心的一点在于,高端智能厨电智能化是生态化的智能,其提供的是整个厨房体验的智能化提升,而不是单一产品的智能化。从这一层面而言,高端企业具备更强的研发创新实力,能够提供更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智能化体验。
而随着精装修政策走向成熟,品牌调性成为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中怡康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加入精装修队伍的省市已经至少有8个,这8个省市中的精装修政策会在2020年之前开始实施。随着模式推行探索的深入,全装修比重在房地产中的比例将越来越大,这部分市场厨电企业的客户就由单独的家庭客户转变成为了房地产商,而厨电作为房地产的配套产品,必须依附于房地产商和对应楼盘的定位,目前房地产楼盘也在推动高端化,所以在此对于厨电品牌调性提出了要求,这一工程市场在品牌筛选范围内将更加趋于集中,这将会对市场长尾品牌有不小的影响。
白酒行业一周观察
企业动态
【重塑中国白酒商业新版图 郎酒展开战略性行动】
随着中国名酒进入到新一轮战略性复苏,郎酒等高端白酒代表品牌在全国化战略布局中逐步占据高地,为中国白酒市场注入新鲜活力。在名酒荟萃中,四川郎酒的“腾笼换鸟”、“结构升级”战略极为醒目,大大推动了郎酒的整体前行。2017年7月15日,四川郎酒面向全球市场发布战略性品牌新定位,并以“结构化”品牌与“全国化”市场开启了自己新黄金十年。为快速完整郎酒市场全国化布局,公司迅速在中国大陆市场展开品牌与市场双线合一战略性行动。一年的时间,郎酒就实现了对中国大陆15个省级市场,20场次精准覆盖,创造了中国白酒企业最为高效与最为精准商业行动。
药品行业一周观察
企业动态
【步长合作美国瑞美德 要拿下30亿大品种】
据公告,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与美国瑞美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两项《技术开发和项目转让合同》。目前市场上,REMD-288 与 REMD-290 项目研发相关的 PD-1/PD-L1 抑制剂已在大量肿瘤适应症中获得良好疗效且作用具有广谱性。根据科睿唯安数据库,在 2017 年的全球销售额约为100 亿美元,到 2023 年全球总销售额预计约为 358.74 亿美元。预计随着适应症扩增和市场推广,在 2023 年能达到峰值,可达到 4.5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25亿元)。步长方面表示,与第三方签订上述合同,有利于扩大公司药品研发能力和范围,节约公司研发成本,分摊研发风险,且合同均以上述药品获准上市为目标,将对公司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