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行业一周观察
【三大美妆标杆店竞争激烈 日化类美妆集合店人气走低】
国内较为知名的化妆品专营店有丝芙兰、屈臣氏、莎莎等,它们在产品定位、经营理念、店面风格以及针对客群方面均有不同,但彼此之间的市场竞争依旧激烈,且以日化类为主的集合店正在逐渐边缘化。
屈臣氏日化产品较多:屈臣氏在中国的门店扩张速度一直非常快。由于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早且价格相对亲民,售卖的产品种类丰富,已具规模且吸客力很强。除了护肤品,占据店内大部分空间的就是洗护用品,像施华蔻、沙宣、潘婷都是屈臣氏销售洗护用品的“主力军”。莎莎倾向中端消费群体:莎莎在香港有着良好的口碑和高黏度的用户群体,根据资料显示,香港莎莎的产品价位比内地便宜约40%。在内地,莎莎实体门店的市场占有率明显低于屈臣氏和丝芙兰。莎莎品牌定位居于丝芙兰和屈臣氏中间,日韩产品多于欧美产品,还有一部分是莎莎独家代理的瑞士品牌,莎莎的自有品牌则比较少。丝芙兰走“高大上”路线:成立于1969年的丝芙兰,一直在走高端路线,品牌形象突出,就连法国香榭丽舍大道也可以看到丝芙兰的身影。在内地的销售中,丝芙兰往往汇集了很多国际一线品牌,已经成为内地消费者比较认可的化妆品专营店。
食品饮料行业一周观察
【行业认证助力遏制保健食品乱象】
虚假、夸大宣传,误导公众消费已经成为保健食品行业的通病。这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严重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普通食品违法添加药物成分、功能声称等问题,也让保健食品“躺枪”。对此,保健食品行业不断正本清源。3月28日,中国保健协会行业认证分会成立,以期为遏制保健食品乱象助力。中国保健协会行业认证分会会长徐涛表示,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加强和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们对保健食品的需求将不断加大。中国保健协会顺势而为,成立行业认证分会,积极参与行业人员、管理、服务和产品质量等四大方面的标准化认证,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引导行业规范化、持续性健康发展。
【伊利业绩再创乳业新高 综合竞争力遥遥领先】
3月30日晚间,伊利股份发布2016年度财务报告。据其财报显示,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06.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0%, 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93元。同时,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6.58%,再创行业新高,乳业龙头优势进一步加大。据尼尔森零研数据显示,报告期,公司在整体乳品市场的零售额份额为20.0%,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位居市场第一。伊利业绩的增长,源于其对品质和创新的一贯坚持。近年来,公司秉承董事长潘刚提出的“伊利即品质”的信条,继续致力于100%安全、100%健康乳品的生产与服务,将严苛的质量管控标准贯穿于全球产业链,以高品质的产品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家电行业一周观察
【清明假期“热”了空调 销量比平时翻番】
清明小长假第一天,与景区一样火爆的还有家电卖场。借助空调春节促销,各大家电卖场推出了内购会、福利日等各种促销活动。记者从济南苏宁了解到,空调销量预计比平时翻番,较去年同期增长20%。同时,线上家电销售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销售增长率达到了80%-90%。济南苏宁相关负责人称,清明小长假期间商场推出了促销活动效果明显,预计销量比平时翻一番,较去年同期增长20%左右。
【下半场:中国家电行业从竞争走向竞合】
从贩卖产品到贩卖标准、从产品国际化到研发国际化、从竞争到竞合集群优势浮出水面,这是今年中国家电行业最明显的三大特征,这或许意味着中国家电业开始进入新的拐点。如果说在过去的几十年以OEM和小批量产品国际化是中国家电行业的上半场,2017年则标志着中国家电业开始进入下半场。最显著的特征是中国围绕智能生态圈打造的全球标准。随着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加快,以海尔、海信、美的、格力、TCL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有望未来三年形成国际化品牌集群的第一阵营。以品牌集群优势向全球展示中国品牌,这代表着一个国家整体的创新和制造能力。除此以外,家电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始打破界线,从竞争走向竞合也是大势所趋。我们有理由期待,已经进入下半场的中国家电,或携品牌集群优势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白酒行业一周观察
【三个新趋势 正在改变白酒竞争格局】
糖酒会透露三个新趋势:高端市场大众化,分品牌全国化,游基酒下游产品化。高端酒市场供不应求,贵州茅台为代表,整体批发价格有进一步提升趋势,一季度营收增速可以达到15-5%。次高端市场的全国布局正在快速推进,一季度整体营收增速在30-0%。
高端、次高端品牌彻底大众商务化,成为不同层次商务人群的标准配置,显著高于一般大众需求,中上产阶层的宴席消费显著提升到200元以上,茅台以及其他高端酒消费也比较普遍,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开始进入主流大众视野。中高端市场龙头品牌正在加速全国招商布局,不同于上一次布局的关键差异是经销商结构不一样,服务大众的经销商成为本次代理合作的绝对主流,增长的可持续性明确,商业企业追求优势产品和品牌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短期行为,沱牌舍得、水井坊、梦之蓝、剑南春等龙头的市场空间远没有释放,全国化核心看点是品牌、产品性价比和渠道力需要快速跟进,企业的产品能否快速到达消费者进行培育和终端配送至为重要。以宜宾酒股份公司为代表的上游基酒龙头正在通过资本整合和产品创新杀入白酒产品市场,同时次高端也面临更多的创新产品,次高端龙头提价的能力会持续受限,竞争会加剧。
【五粮液荣登“2017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
3月31日,“2017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揭晓,中国白酒行业龙头企业五粮液荣登榜单,排名前列。
据了解,该榜单由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联合每日经济新闻,耗时一年共同研究筹备和完成。而五粮液凭借其长期坚守的行业地位与品牌质量成功入围榜单前列,无疑将为其品牌价值再“添砖加瓦”。业绩方面,五粮液2016年成功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30日晚,五粮液发布公司2016年报,财报显示,五粮液去年营业收入为245.44亿元,同比增长13.32%。而市场方面,五粮液的核心产品52度新品五粮液的市场价格也正稳步提升,回归与其价值相匹配的水平,赢得消费者、经销商等一致好评。
药品行业一周观察
【全国医改大会——2017年医改重点任务】
3月28日,2017年最高规格的医改大会——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比去年、前年提前了一个月。对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2017年要进一步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大力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支付改革等取得突破。
两票制:6月底前,各省区市都要出台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也要按照时限要求出台配套的细则。国务院医改办要到点验收、定期通报,年底前对各省推行两票制,药品集中采购的情况开展一次评估。
医保支付改革:今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要达到100个以上,综合医改试点省必须选择1到2个地市全面实施支付方式改革,要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所有医疗服务,大幅度减少按项目付费的比例。
【好大夫在线获2亿美元融资 互联网医疗走出“寒冬”?】
在经历了近半年的资本寒冬后,互联网医疗似有复苏迹象。昨日(3月29日)下午,知名移动医疗平台好大夫在线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2亿美元融资项目,目前领投者腾讯的投资已到账。一周前,另一家涉足移动互联网医院业务的金蝶医疗也对外宣布,获得涌金、京东等公司近亿元投资。 那么,互联网医疗走出寒冬了吗?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随着多家互联网医院在银川集体落地、好大夫在线互联网医院接入医保报销支付,整个互联网医疗有了回暖的迹象。但总体来说,互联网医疗尽管在技术上能提高就医生态的效率,但绕不开以医院为主体的线下诊疗,更多是成为医疗机构的补充,这也决定了互联网医疗还将展开更加激烈的医疗资源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