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行业一周观察
【一季度化妆品卖了607亿 零售"寒冬"有望回暖】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最新化妆品零售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3月份,全国化妆品零售额215亿元,同比增长达8.7%;2017年1-3月化妆品零售额累计已达607亿元,同比增长9.9%。
虽然对比去年同期10.6%的增速,今年一季度化妆品增速有所放缓,但一组来自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同样在今年一季度,全国50家重点大型实体零售的化妆品类零售额累计增长9.2%,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1个百分点。
这也意味着,笼罩着化妆品行业一年多的“零售寒冬”,已于今年一季度从有实力的大型百货、商超以及专卖店开始回暖,这于化妆品线下渠道而言,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欧莱雅Q1财报:整体销售增长7.5% 高档化妆品增长12.2%】
2017年4月18日,欧莱雅集团公布2017年一季度财务数据:销售总额达到70.4亿欧元,合并增长7.5%,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5.1%,同比增长14.2%。
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安巩先生在评价一季度的数据时表示:“今年年初的化妆品市场表现极其特殊,与预期大不相同。高档化妆品市场的消费十分强劲,亚洲市场尤为如此;而大众化妆品市场和专业美发市场的消费则取得平稳起步。总体而言化妆品市场更加稳健并正在回归常态。”
食品饮料行业一周观察
【进口液态奶为何质量不如国产奶】
今年4月初,在某知名国产品业内论坛发布会上,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发言时说:“有一些消费者是盲目消费进口牛奶,他们以喝洋牛奶为荣,认为是一种必备的身份象征。实际情况是,生牛乳越新鲜越好是常识,并非越贵越好。”超市里进口液态奶部分保质期一年,这种牛奶叫“垃圾”。他还很无奈地说,有些消费者总认为国外的牛奶比中国好,这是消费误区,并不是身份的象征。
实际上,即便是合格的进口液态奶,也是根本不如国产牛奶的质量。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主管部门用英雄断腕的决心,投入巨额检测费用,目前我国奶业检测是世界上最严格的,甚至说是最苛刻的。国家食药监总局每年的检测经费有4个多亿,其中有一半用于食品,用于食品的一半资金是用于奶业的检测,还不包括上游的检测。
【南方黑芝麻程富亮:立足大健康转型升级 产销双端创改是关键】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联合多家机构共同举办“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南方黑芝麻集团糊事业部总经理程富亮做客人民网,在谈到现代人消费需求及健康问题时,程富亮提出,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于饮食均衡的意识和需求也随之增强,人们对于“健康”和“营养”的关注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因此,一些比较不健康的品类已出现行业性下滑,而南方黑芝麻糊却一直保持25%左右稳步增长,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同,整个健康食品行业迎来从有到好的质变提升阶段。基于大健康的背景,南方黑芝麻集团提出两条产品战略发展主线,一条主打黑营养概念,以黑芝麻为原料的产品链;另外一条线是硒食品的多元产业化。最后,程富亮表示,作为风靡市场33年的糊类老字号做到稳进平衡相当重要,为此,南方黑芝麻集团坚持履行“聚焦、提升、延伸、稳健”八字方针,聚焦黑芝麻黑营养战略,提升管理力、品牌力及产品力,延伸品类形态,深度对接当代中国人内心对于大健康的消费升级追求,务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稳健发展。
家电行业一周观察
【精品化受青睐 厨电行业上演结构性升级热潮】
当前随着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的双重作用下,厨电业正在上演结构性升级热潮:一方面品牌实力强者更加强大,产品品质、性能打造中国制造的招牌,进一步淘汰高能效、劣质产品和低端品牌出局,市场存量规模蓬勃增长;另一方面,则是智能化、健康化、嵌入式中高端厨卫新产品层出不穷,加之线上电商、线下体验式消费兴起,市场的增量空间进一步拓宽。
如果抛开高速增长热闹这些表象,对于1.5万亿的整体家电规模来说,厨电保有量仅占整体一个零头。在整个城乡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这意味着厨电产业未来增长空间还很充足。
【三股力量助推厨电产品高增长,促使众多企业进军厨电产业】
三股重要力量:一是新一代消费需求更加注重多样化、个性化、品牌化,需求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发展快速释放; 二是主流厨卫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三是近两年国家对于整个厨房电器推出一些节能标准的实施,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劣质山寨产品生产空间被挤压,以上因素推动了厨房电器产品的高增长。
这也成为当前很多企业纷纷进军厨电产业的最大动力。那就是,增长空间大、消费需求足,而且是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相对较少。同时随着新一轮的消费群体换代更迭,这也将会加速厨电产业原有格局的悄然裂变。对于未来厨电产业预期,行业普遍乐观,甚至2017年国内电市场整体总规模将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10%。如此诱人的蛋糕意味着: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较高的利润下激发,各大阵营的厨电企业之间将展开更加残酷的竞争,同样也将吸引互联网等大批市场新进入者淘金圈地。
白酒行业一周观察
【饮料酒、年份酒标准今年出台】
4月18日,中国酒业协会年会进入第二天。上午时分,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市场专业委员会、科教设计装备委员会、名酒收藏委员会、固态白酒原酒委员会、白酒创新联盟、白酒酒庄联盟、定制酒联盟2017年理事(扩大)会议召开。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宋书玉、茅台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销售公司董事长王崇琳、山西汾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建伟等白酒业相关人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宋书玉对2016年及2017年白酒分会以及相关8个机构的相关工作进行了详细沟通。 其中,从会议上获悉饮料酒分类标准在2017年即将出台。宋书玉强调,该标准必须做好明确概念、严格区分、清晰辨识、有效监管。
药品行业一周观察
【医保目录药品拟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辅助用药或先调整】
人社部日前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有关意见建议的通知》,其中“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的退出机制”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如果说2009版医保目录让入围品种坐收了近8年红利,那么入围2017版医保目录的品种,或将面临随时被调出的“风险”。
有专家表示,动态调整机制对疗效不佳的治疗类药物和辅助类用药,影响最大,由于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在对辅助类用药展开重点监管,且药品零加成政策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在全国铺开,辅助类用药或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强生2017Q1季报:老药坚挺 次新药萎靡 新药强势】
单就制药业务而言,强生在2017Q1的表现也算可圈可点:老药坚挺。Remicade面临仿制药 Inflectra的冲击,但销售额并没有很明显的下降;Stelara在整个自身免疫疾病市场扩容的情况下,与IL-17单抗实现了共同增长,很好地稳固了强生在2017Q1的业绩。次新药萎靡。心血管及内分泌领域的两个“次新药”Xarelto和Invokana成了强生最大的痛。2011年上市的利伐沙班遭遇到了阿哌沙班的强力冲击,销售收入下滑9.5%。2013年上市的卡格列净则受到恩格列净的打压,销售收入下滑12.6%
新药强势。除了自身免疫疾病产品整体表现稳健外,肿瘤新药成了拉动强生业绩增长的关键。Darzalex作为首个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单抗药物,在去年底被FDA从四线用药提升至二线用药后,业绩飞涨实现翻番。BTK抑制剂依鲁替尼依然增长动力十足,贡献了4.09亿美元的收入。2017Q1强生处方药销售额,强生收购Actelion的交易将在第2季度完成,考虑到财务并表的影响,强生将2017全年收入预期调高至754~76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