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行业一周观察
【进口化妆品价格将与香港看齐 有望中外同步上市】
上海市浦东新区试点实施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进入实操阶段。这项新政大大简化了国外生产的化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流程,既节约了时间又降低了成本,因此未来中国消费者购买国外原产化妆品时价格有望下降。
对于很多外资化妆品企业而言,他们最看重这项新政的还不仅仅是价格下降,而是国内消费者今后也能够在几乎与国外市场同步的第一时间见到最新上市的化妆品。“在很多消费者看来,这种时效因素甚至超过了价格因素。”一位欧洲化妆品品牌的公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日化崛起邂逅中国品牌日 蓝月亮推浓缩再助行业升级】
2008年,国内国际四大日化巨头基本占据了当时的国内洗涤市场,当时主推的产品为洗衣粉和洗衣皂,洗衣液占有率还不到3%,蓝月亮率先向全国推广洗衣液,引领开创中国洗衣“液”时代。2015年,蓝月亮再次率先引领行业升级,全面加速推动中国洗衣液的浓缩化进程。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在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浓缩洗涤剂的占比早已超过98%,而中国的浓缩占比还不到4%,差距惊人,发展空间巨大。如今,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品牌也已逐渐进入到世界顶级品牌序列。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蓝月亮一路走来,已然成为中国洗涤行业中一面亮眼的蓝色旗帜。未来,蓝月亮还将继续以科技为导向,打造优质产品,以消费者为核心,坚持洗涤教育,积极响应时代召唤,为中国“品牌大国”之梦早日实现而奋斗。
食品饮料行业一周观察
【液态奶首季进口量同比下滑9.2%】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喝“进口奶”热情大不同!据了解,1~3月我国工业奶粉共进口27.04万吨,同比降低2.2%;其中液态奶共进口12.73万吨,同比减少9.2%。而前两个月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3.03万吨,同比增加9.6%。此外,国内乳制品产量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主要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前三个月国内乳制品产量同比上升2.9%。本报记者了解得知,今年乳企收奶成本压力应该不大;而在奶粉新规面前仍有外资巨头选择此时出击,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首个中国品牌日 伊利倡议共筑中国品牌开创品质时代】
5月10日电 今天,我国迎来首个“中国品牌日”。为此,伊利集团举办了中国品牌日动员大会,会上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发出中国品牌日动员令:“伊利要做中国品牌的建设者、传播者、守护者,以实际行动共筑中国品牌,开创品质时代!”
对于伊利来说,人人都是品牌的建设者。如果把品牌比作一棵树,品质就是品牌的根基。伊利始终坚持“伊利即品质”的企业信条,筑牢品牌根基。伊利要求全体员工将保证产品品质和生产安全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立足自身和岗位,做好每一项工作,为消费者提供100%安全、100%健康的优质产品,筑牢品牌发展的根基,滋养品牌发展的枝叶,开创中国制造的品质时代。
家电行业一周观察
【2017中国彩电现分水岭 互联网电视遇寒冬】
进入2017年,彩电业又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不论从市场格局还是技术路线的选择来看,行业的变数已越来越多。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促销期间,国内彩电销量176万台,同比下降13%;销售额64亿元,下跌2.5%。“这是近五年来最差的一季报、最差的五一市场”,中怡康黑电研究中心总经理彭显东如此评价。糟糕的背后是市场提前透支,以及面板成本涨价双重压力。
【从贴牌到自主品牌 中国家电企业出海蝶变】
近几年,中国家电企业加快了“出海”的步伐,海外建厂与收购双管齐下,在全球市场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这条路上,中国家电企业经历了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转变过程,受到了教训也得到了经验,面对政策与环境都不同的国外市场,家电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以迎接未知的诸多挑战。
白酒行业一周观察
【“百亿俱乐部”将再添这5家酒企】
进入“百亿俱乐部”对于酒企而言,无疑对其品牌高度和行业价值高度有着意义,在上个月年报披露完,“茅五洋 ”依旧稳坐“百亿俱乐部”豪华阵容三甲。然而在行业分化加剧之下,“百亿俱乐部”扩容是大势所趋。2016年营收超过83亿元的泸州老窖,则将2017年的销售收入目标指向101.28亿元,向“白酒前三”、“杀出重围,回归前三”的目标奋勇冲锋。
除茅五洋外,谁能以最快速度进军百亿,便能占得先机。因此,在2017年这个中国白酒名酒企业冲刺百亿目标的窗口期中,二线名酒尤其是“郎泸剑古劲”之间冲百亿的目标已由原来的中长跑演变成百米竞速。除了泸州老窖的百亿“胸有成竹”,白酒上市公司2016年营收60亿的古井也是有潜力百亿酒企,非上市公司中2016年营收超92亿劲酒极大可能在2017年冲到百亿阵容,而较为“神秘”的郎酒、剑南春也是准百亿的强有力的种子选手。可以预见的是,2017年的三、四季度,中国酒业的竞争将会异常精彩。
【为传统产业立榜样,泸州老窖创新获好评】
泸州老窖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背靠历史悠久的酿造技艺以及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以弘扬中国传统酒文化为理念,勇敢的跨出了国门。依托“一带一路”的平台,泸州老窖先是尝试对沿线国家输出中国传统酒文化,效果得到了极好的反应。目前,泸州老窖已在“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建立了经销网络,其余沿线国家市场也正在积极开拓中。在酒精行业的国际大舞台上,泸州老窖制定了一项长期的全球酒文化之旅战略——“让世界品味中国”。未来,泸州老窖还会继续携手跨界大师在全球各地推广传统酒文化。这不仅意味着中国传统产业的走出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中国白酒走上国际化的旅程不再局限于华侨圈子,也开始走进各国人民的生活中。
药品行业一周观察
【谭芬来:贝达要做总部在中国的跨国药企】
贝达药业的上市,几乎给中国的创新药圈带来了一股巨大的创新力量。贝达药业于2016年11月份,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到2017年,已经历15年成长。贝达药业副总裁谭芬来称,贝达药业未来的愿景是,希望把贝达药业打造成总部位于中国的跨国药企。据了解,贝达药业最大的特点是,美国留学的同学们回国创办的公司,目前核心业务是做创新药。贝达药业的知名药物是创新药盐酸埃克替尼,是肺癌分子靶向药,一直被视为“国产易瑞沙”。 易瑞沙,是阿斯利康生产的药物,因疗效好使用率较高,在全球多个国家销售。贝达药业的盐酸埃克替尼获批上市,在业内名声大振。缓建了中国肺癌用药的问题。
目前,贝达药业有10多个新品种在进行,大部分是靶向抗癌药。且已有三个品种进入了三期临床实验的阶段,谭芬来称,接下来,贝达药业高度关注的是,做好贝达药业的梦工厂。据了解,这是贝达药业董事长提出,旨在实施一个计划,希望借助贝达的平台,为科学家们提供实现梦想的机会。因为贝达药业在创新药领域的经验和链条的打通优势,可以为想要做创新药研发的科学家提供便利,只要科学家拎着项目进来,贝达药业就会有一整套机制来合作,让科学家在中国实现创新,创业的梦想。此外,是走向海外。希望通过不断创新,丰富产品组合,扩宽市场,打造总部位于中国的跨国药企。
【药品零加成政策落地“有喜有忧”】
按照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国内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将于今年9月底前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已经取消药品加成的福建、湖南、四川等省采访发现,群众就医负担普遍减轻,但一些地方由于改革“单兵突进”,也出现了配套补偿举措不到位导致公立医院“自掏腰包”填缺口、取消药品加成导致低价药“招标死”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