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行业一周观察
【化妆品行业利好!广告费税前扣除优惠延至2020年?】
化妆品等特殊行业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税前抵扣优惠政策再度延续。6月1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化妆品制造或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另外,《通知》再度重申,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2015年新修订的广告法明确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公共场所发布烟草广告,以及禁止借由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广告、公益广告宣传烟草制品。
【化妆品原材料掀新一轮涨价风波 】
油脂、表面活性剂等化妆品生产原料的价格上涨,不仅令处在产业链上游的原料供应商、OEM/ODM企业亚历山大,不少品牌也明显感受到采购成本增加。
生产原料价格大幅上涨
上月,上海家化、拉芳、两面针相继发布2016年财报信息,共同提到在过去一年中,均感受到来自原料价格的上涨压力。根据小编从三家企业财报整理的2017年一季度企业原料采购价格涨幅情况来看,硅油、表面活性剂整体涨幅明显。
与此同时,石油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其衍生物例如矿物油等原料的成本,且在表面活性剂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石油衍生物及植物油脂参与,也间接影响表面活性剂价格。此外,自国家实行供给侧改革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来,造纸业便面临着缺货等问题,也带来化妆品包材成本的明显上涨。
掀起新一轮涨价风波?
上游压力会进一步蔓延至下游,带来一轮化妆品涨价浪潮吗?多家受访企业表示:“基本不会。”从财报公开数据显示,在生产原料涨价后,产品终端零售价并未受到较大影响。事实上,化妆品生产成本仅为终端价格影响的部分原因,而其中原料价格也只占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此外,化妆品的终端定价,除了上游生产,渠道推广、广告宣传、终端促销等环节都占有一定比重,由此可见,化妆品原料价格波动传递至终端,对终端市场影响力有限。
压力也是机遇
面对这场价格风波,各产业链上游企业虽备感压力,但并未过多担心,“急速涨价经过市场冷静后,终会回归常态。”与此同时,不少企业也认为价格压力也带来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价格压力也促使上游企业加强成本管控及研发生产能力。事实上,多家受访企业均表示,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发展压力确实不小,但对于化妆品行业而言同样是一次升级,毕竟在严峻的市场环境里,优胜劣汰法则也将表现的更加明显。
食品饮料行业一周观察
【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北京论坛召开】
6月2日,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北京论坛在京召开。此次论坛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召开的,旨在对接三地奶业发展战略、取力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会上,北京奶业协会会长常毅提出,五大维度构建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内涵,即资源协同、生态协同、科技协同、服务协同、组织协同。论坛提出了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的理念和构想,规划了愿景,明确了目标,挖掘了内涵;针对“责任、创新、品质、共享”的新理念,与会领导、企业家、专家等进行了互动交流,并首次发出了“走合作共赢之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业界互联互通,搭建协同新平台。不忘初心、践行责任、携手创新、合作发展、共享成果,为我国奶业新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倡议。
【飞鹤乳业冷友斌:中国乳品应打造“更适合” 消费者要有信心】
日前,从欧洲地中海沿岸传来一个消息,中国的国产婴幼儿奶粉再次荣获世界级品质大奖——飞鹤乳业旗下高端婴幼儿奶粉“星飞帆”第三次在“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上荣获大会金奖。作为一家在黑龙江诞生的民族乳品企业,在经历了55年的发展后,在世界面前亮出了一张耀眼的中国名片。
近年来,“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上中国企业的身影越来越多。此次飞鹤与其他中国乳企的获奖,说明了以飞鹤为代表的中国婴幼儿奶粉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企业要不断提升科技能力、研发水平,提升生产、制造水平,在差异化上做出更多努力和与众不同的产品。在互联网时代,更要与消费者沟通,重塑与消费者的关系,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中国乳业、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未来在全球乳业一体化、科技创新红利的推动下,还会有更多优秀的中国婴幼儿奶粉品牌亮相国际舞台,赢得世界更多的尊重与赞誉。
家电行业一周观察
【冰箱业下行压力加大 企业寻求“唤醒”新活力】
5月26日,“2017中国冰箱行业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今年的高峰论坛以“人民的智慧 冰箱的名义”为主题,海尔、美的、容声、美菱、博世家电、卡萨帝、三星、LG、西门子家电、松下、夏普、惠而浦、新飞、海信、帝度、奥马、TCL、创维、统帅、华日、荣事达、万宝、康佳等国内外主流冰箱品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梳理行业发展脉络和消费趋势,探讨冰箱行业转型升级之路。
去年市场负增长收盘 今年前四个月依然下行
2016年,国内冰箱市场再度以负增长收盘。冰箱行业面临严峻的考验。此外,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收紧,新婚、新居带来的市场增量也乏善可陈。
当然,冰箱企业并非“冰冻”一块。整体下滑的形势并未改变,但主流品牌的市场份额却逆市上扬。对此,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蔡莹表示,多重利空因素与品牌集中度提升并存,预示着国内冰箱市场竞争水平提升,中小品牌生存压力加大,品牌结构调整与淘汰的可能性提高。
消费群体迁移 中高端冰箱上升
而随着消费群体的迁移,冰箱市场需求逐渐进入了品质化时代。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在基础需求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品质化的享受,这给冰箱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令人欣喜的消费亮点不止在产品结构,冰箱出口转暖也给了行业人士新希望。未来,消费升级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冰箱市场增长的最大动力,企业如果能够把握住消费升级的潮流,密切关注差异化市场,开发出可以满足消费需求的差异化产品,就能平稳度过市场盘整期。
线上扩容 区域市场蕴藏机遇
在国内冰箱消费整体量额齐跌之下,线上市场却继续高歌猛进,为冰箱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线上市场的增长还会继续保持,一方面传统渠道主力消费人群逐渐转向并习惯网购家电,同时高收入消费群体和年轻新势力推动着线上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另一方面,随着电商渠道下沉力度的加大以及相关服务和售后的不断完善,也会给冰箱乃至大件家电带来比较可观的增长。未来,县域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聚集和人口结构的调整、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为绿色、健康、智能、高端化的产品提供巨大的成长空间。
产品结构升级 智能生态扩展
在5月26日的冰箱峰会上,与会企业普遍认为——消费升级带动产品结构调整是冰箱行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量。关注产品品质和技术工艺进步,不断满足差异化市场需求,是平稳度过市场盘整期的不二法则。主导消费的各种因素推动着冰箱产品结构向着高端、大容量、智能、美观、环保、健康的方向升级。
【探寻家电行业爆发性增长的“618现象”】
工信部发布的《2016中国家电网购分析报告》显示,家电网购渗透率已接近传统商业逻辑中单一渠道难以逾越的天花板,但家电电商依然以近35%的增速冲刺。
效率决定渠道生态
电商和传统零售之间成本、效率差异越来越明显,在零售价格和盈利水平上,都产生了巨大差异,因此线上可以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低价销售,即便如此厂家在线上渠道仍然可以获得利润,用户、厂家的共赢成为电商发展的源动力。
被改变的定价模式
以前线下渠道促销力度、渠道扣点、营销成本约占产品价格的40%。但模式更轻、效率更高的互联网品牌只会投入10%,体现在价格上就是一半以上的价差。电商渠道的成本效率优势明显,也是互联网品牌成本低的原因之一。
被改变的消费行为
随着主力消费者年龄层的不断下移,未来网购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移动支付、全国物流体系已达世界领先水平,网购消费体验越来越“方便”,让众多高年龄消费者也开始选择网购。此外,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家电品类市场教育已非常充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传统四大家电在选购时,大部分消费者能通过线上基本了解产品情况,众多小家电产品更是简单易懂。
被改变的品牌结构
随着线上渠道品牌结构的改变,对于家电品牌来说,各渠道的权重也在发生变化。品牌在线上渠道里经历着效率的“淘汰赛”;同样,渠道也在品牌厂商的决策意识里,经历着效率的“优胜劣汰”。
白酒行业一周观察
【仁怀酒投公司召开新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媒体见面会】
5月29日,仁怀酒投公司在茅台镇召开新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媒体见面会。
一支团队、三个平台、五大亮点
酒投公司董事长李武在《战略定位和商业模式》的主题推介中介绍了仁怀酒投未来发展战略。李武说,为助力“再造一个茅台”目标,酒投公司将建设一支团队、构建三个平台、打造五大亮点。
一支团队,是指建设一支通晓投资运营、熟悉金融工具、精通营销策划和商品交易的专业团队。三个平台,一是通过贸易金融、投融资等手段,打造仁怀最大的产业投融资运营管理服务平台;二是以茅台镇小镇、酱香酒旗舰店、酱香酒O2O店三级推进,建设2000家以酱酒文化宣传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新型连锁服务平台;三是与知名酒交中心合作,打造实现大宗商品交易和酱香成品酒交易相结合的交易平台。五大亮点,一是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和融资手段,为仁怀白酒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打造全国唯一的酱香电子商务平台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酱香酒交易中心;三是打造贵州第一、全国一流的中国白酒专业交易市场;四是建设“华夏民族酒文化博览园”,推进工旅、酒旅融合发展;五是建设中国最大的酱香基酒收储中心。他表示公司的总体思路是“融、投、筹、集、销”,融即融资;投即投资;筹即众筹;集即集中优势资源;销即销售。公司的战略路径是“实业为本、金融为器、投资为驱、产融互动”。实业为本即打通渠道、塑造品牌;金融为器即发现价格、便捷交易;投资为驱即服务实业、放大产业;产融互动即相互促进、产融一体。
【茅台飞天背后的“价格烦恼”】
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白马股正取代成长股成为A股市场的明星。
自去年以来,格力电器、贵州茅台等白马股市值接连创出历史新高。基金一季报显示,季末基金重仓前五名的上市公司分别为格力电器、贵州茅台、中国平安、五粮液、伊利股份,在行业分布上集中于金融、消费板块。
机构抱团白马股
6月2日,贵州茅台在微跌后收报447.31元/股,仍稳坐A股第一高价股位置。自2016年年初至今,贵州茅台一直维持震荡上行走势,股价已翻一倍不止。而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白马股似乎也迎来了价值重估的春天。
此外,多位受访人士对记者表示,弱市环境下监管趋严、金融去杠杆等因素导致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因此机构普遍选择减仓中小创加仓蓝筹白马以防御避险。“持续趋严的监管和金融去杠杆影响下,A股投资者情绪受压,消费类龙头公司成为投资者一季度集中加仓领域。”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表示。
白马股的价值烦恼
但根据记者了解,A股投资者的情绪已从成长的烦恼转向价值的焦虑,焦虑集中在“白马股行情还能走多远?”。事实上,一季度贵州茅台已遭机构小幅减仓。6月2日,前海开源基金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杨德龙对记者表示,“因此白马股行情何时结束,取决于大盘何时反转。”从整体而言,自2015年股灾之后,整个股市处在平稳回复期。与对白马股行情谨慎乐观的态度的相对,即便创业板整体市盈率已经跌至48倍(历史PE均值为59倍),数家卖方机构仍认为创业板整体估值处于偏高位置。“从业绩看,高估值的成长行业目前还有泡沫。”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陈乐天在研报中指出,中小创业绩和估值还将继续受利率和金融监管双重挤压。
药品行业一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