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星

导航
剧星观点
最新动态
行业资讯

【行业观察】上海家化践行品牌驱动方针,打造日化龙头企业

浏览量:324  发布时间:2017-09-21

日化行业一周观察

业界观察

郑春影:中外化妆品牌之间的竞争,基本能打个平手

“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的初期,中国品牌还是‘学生’,到后来,中国品牌基本能和外资品牌打个平手。国货在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运作水平等方面,都做的越来越好了”。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影接受央视采访时说道。中国的化妆品市场,在近十多年时间里飞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龙头栏目《经济信息联播》近日播出的一期节目中,就聚焦了“本土化妆品品牌崛起”这一话题。


根据节目内容,进口品牌不断撤离、随着国际品牌在华数量的不断减少,国内化妆品规模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的化妆品市场正在逐渐呈现出新的格局:本土品牌的势头越来越强劲。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化妆品市场中,较活跃的国外品牌有350多个,而本土品牌数量目前已超过800个。在国产品牌不断推广下,消费者的选择也在慢慢改变。有消费者表示,之前只追求国外大牌,但这两年,国产品牌各方面的宣传都做的很好,消费理念在转变,开始支持国货。中国化妆品行业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为2735亿元,近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5%,已远超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中国市场正在进行多元化的消费升级。

业界观察

上海家化践行品牌驱动方针,打造日化龙头企业

近期,包括拉芳家化等在内的越来越多的日化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而作为最早上市的日化企业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家化”)即将在明年迎来公司成立120周年纪念。上海家化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日化企业之一,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的香港广生行,历经百年发展,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上海家化专注于美容护肤、个人护理、家居护理三大领域,以“研发先行、品牌驱动、渠道创新、供应保障”为经营方针,践行“创新领先、增长领先、品质领先”的发展战略。其拥有扎实、广泛的渠道,让家化的产品可以在短时间内触达各个消费者人群。公司在百货、商超渠道深耕多年;在经销商中有众多互利互信的合作伙伴;近两年在电商渠道与化妆品专营店渠道进行了积极的拓展;此外还建设了战略性的渠道。


2014年度上海家化再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国家级科研中心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并与国内外尖端科研机构开展多方面战略合作,每年对科研的投入持续增长,研发成果和专利申请数量居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在中草药个人护理领域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上海家化高度重视质量管理,拥有国内同行中领先的生产能力,产品涵盖美容护肤、个人护理、家居护理三大领域,率先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ISO9001的认证,是行业诸多国家标准的参与制定者之一,并于2012年顺利通过GMP认证。上海家化以国际视野始终走在中国日化行业的前沿,秉持“诚信、务实、共赢”的企业价值观,持续创造新价值,不断回馈顾客、员工、股东和社会。


食品行业一周观察

业界观察

创新推动健康转型,方便食品行业企稳回暖凸显新增长力

9月16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方便食品行业创新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行业主管部门、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会,就方便食品行业的创新发展进行交流探讨。经过近三年的转型困境,销量一度下滑的方便面行业已实现企稳回暖,以创新推动健康转型和价值提升,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增长力。


在第十七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方便面行业的创新产品正成为一大亮点,天然配料、面体创新、增多食用方式等成为转型主要路径。与产品创新相对应的,是行业销量的企稳回暖。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截至2016年9月,已有22.5%的城市家庭购买过高端方便面,同期增长1.6个百分点;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出国旅游者中,42.8%会携带方便面。方便面不再是蓝领工人的专属快餐,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加入了“吃高端面”的潮流,个性化、高品质的方便面正在推动行业的消费者升级,受惠于高端产品,方便面行业在2016年呈复苏趋势,行业同比增长0.9%,实现了近年来销额的首次正向增长。


家电行业一周观察

企业动态

海尔国内首个智慧城市“样板间”将落地重庆

9月16日,由海尔、兄弟装饰集团、重庆晨报三方联合启动的以“智慧生活•智慧家”为主题的海尔智慧城市战略发布会暨第七届城市样板间活动在南坪会展中心开幕。发布会现场,海尔与重庆最大的家装企业——兄弟装饰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选取100名体验大使在国内最先享受海尔全系“智慧套餐”, 而由海尔打造的全国首个智慧城市“样板间”也将于10月中旬建成,加速智慧家庭场景生态的全面落地。



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的智慧生活,海尔与兄弟装饰集团联合,从户型、房龄、装修用途等方面经过层层筛选,从10000多报名者当中选取了100位体验大使提前享受智慧生活,以市场专享价获得海尔提供的智能家居套餐。套餐由3大部分组成,包括负责智能串联的核心智能U+系统、智能家电板块和整体服务。产品涵盖智能门锁、联动模块、智能集控系统、烟机、灶具洗衣机、智慧魔镜等等,“一站式”将普通生活升级为智慧家居场景。


酒业行业一周观察

业界观察

白酒走进新周期 “马太效应”凸显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的临近,白酒行业又将迎来一年中的黄金销售期。而二级市场白酒板块今年以来就一直表现不俗,以贵州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高端白酒股价始终处于稳步上涨态势,把一些中低端白酒的股价远远甩在了身后。白酒股的股价表现源于行业的基本面,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白酒行业正处在新的景气周期,随着高端白酒不断挤占低端白酒的市场份额,像茅台和五粮液这样的龙头企业逐渐杀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凸显。


梳理数据后发现,所谓的白酒景气周期也只是“茅五泸”等几家高端酒企的盛宴,反观多数白酒企业却无缘这趟快车,有些企业甚至不但没能“上车”,其原有的市场份额反而被高端白酒所挤占。以净利润为例,在今年上半年,A股18家白酒企业共计实现净利润261.71亿元。其中贵州茅台以120.44亿元净利润一家独大,占据白酒板块利润的46.02%,五粮夜、洋河股份和泸州老窖合计占据40.50%,白酒“四巨头”就瓜分了整个白酒板块超过八成的“蛋糕”。


药品行业一周观察

业界观察

从仿制到创新 本土药企国际化“低开高走”

近日,长风药业顺利完成D轮融资,显示中国健康产业的主流投资机构开始布局高端制剂国际化的本土企业。长风药业获得融资后,将由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李励博士主持开发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吸入制剂。近年来,通过抢占跨国药企专利过期的机遇,国内制药企业正迅速在海外跑马圈地。以在制剂国际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的恒瑞为例,其向美国FDA提交的多西他赛注射液ANDA申请又有三个规格获得批准,分别为20mg/1ml、80mg/4ml、160mg/8ml。而其规格为40mg/ml的产品则已于今年2月15日在美获批。在国家国际化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仿制药“出海”的规模日趋扩大,但参与国际化创新分工的企业屈指可数。对于具备一定资金和人才实力的本土制药企业来说,制剂国际化是走仿制之路,还是创新之路,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这关系着中国制药产业是在国际创新中占据一席之地,还是走上和印度类似的道路。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许铭坦言:“中国制药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很不容易,毕竟多数企业从原料药走向制剂,在销售上的变化太多,需要牵扯的因素太多,面临的困难也太多,比如批发商、保险公司、政府部门、零售企业,既需要逐步积累经验,也需要合作伙伴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