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星

导航
剧星观点
最新动态
行业资讯

广告光形式创新怎么够?你还缺少恰到好处的创意和滴水不漏的执行!

浏览量:248  发布时间:2017-03-02

111.webp


常青

剧星传媒副总裁

资深策略企划专家

剧星传媒联合创始人




Q:在依托大剧内容做整合营销的过程中,您认为广告主在实际的内容营销运作中存在哪些不足?

常总:我认为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预算投放不够集中。5年前200万就可以做一部大剧的冠名,而现在国内顶级大剧的价格已经飙升到了千万以上。其中的原因不是大剧价格涨了,而是大剧的流量在爆炸性地增长。而且,由于头部内容的稀缺,广告主蜂拥而至。一部热剧前贴、后贴、中插以及创可贴,众多的品牌广告让观众眼花缭乱。所以,如果广告主想借势大剧赢得更高的关注度,我建议将预算聚焦到更好的内容、平台以及渠道上。


2.要注重在线视频之外的媒介资源整合,尤其是注重运用社会化媒体的力量。广告主如果花费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预算在一部大剧上,希望借助大剧的热度最大化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我们发现,热点资源不仅在视频和电视媒体有着超高的播放量和收视率,同时它也势必是当下网络话题的讨论焦点。所以,如何充分挖掘大剧的热度,做好全网整合,是广告主应该思考以及关注的重点。



Q:剧星在市场上的主要优势有哪些?可以从公司自身定位、业务优势、传播环境背景变化等方面谈谈。

常总:首先,剧星能做大,源于我们对行业趋势具有的前瞻性在网络视频刚起步时我们就提出“台网联动”的口号;在视频高速增长时,我们建立了全国十几个分公司和办事处,更贴地化服务全国大客户,深挖区域中小客户;在移动端起势时,我们便提出了“PC+移动多屏整合”的投放思路;在内容价值开始凸显之时,我们倡导“内容为王”,提出跨屏整合的“VSS营销模式”,以内容为核心,整合全网媒介为广告主服务;在OTT刚刚崛起时,我们便成立了专项小组,大力研究并推动OTT营销;在IP内容产业如日中天时,我们已经合资成立了影视植入公司枫尚文化,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影视事业部。


其次,剧星是一个专注内容的公司,虽然媒介风云突变,但我们一直坚持“内容为王”的道路不动摇。近几年,剧星助力众多广告主参与了视频网站的顶级IP项目。其中,《芈月传》项目中,剧星客户总投放额达到1.2亿,剧星传媒还助力10余个客户在近期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开展大剧营销。同时,我们也引领广告风向,比如去年剧星传媒和东鹏特饮联合开创了“创可贴”广告形式,风靡整个广告圈和营销圈。此外,2016年我们还携手探探APP几乎将在线视频的顶级自制项目都进行了深入植入。


222


将剧星的优势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营销模式的前瞻性和以内容为核心的整合能力。



Q:对于深度植入与创新广告形式,您有什么看法?能否给客户在制定植入策略中提一些建议?是否有案例可以分享。

常总:对于深度植入和创新广告形式,很多广告主还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经常是有几个客户率先尝到了甜头,然后会有客户花更大预算跟风投放,但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部分客户以为效果好是新广告形态本身或者内容本身带来的,其实不尽然。我认为,新形态的广告形式还需要结合恰到好处的创意和滴水不漏的执行,才能为客户创造难以想象的营销价值。


举个例子,今年剧星传媒助力云南白药牙膏做了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创可贴广告,我们为他写的创可贴文案惊艳了观众和广告圈。


333

444

555


666.webp

777.webp

888.webp


广告上线后,观众、媒体乃至客户都自发地在社会化媒体上讨论,觉得这波“污力十足”的广告不仅诠释了产品功能还吐槽了剧情、调戏了观众,让云南白药品牌活络了起来,广告搭载内容,拉近了品牌与观众的距离,广告则助力内容,让电视剧更有话题热度,达成了多方共赢。


这样的效果绝非靠钱砸出来的,而是剧星小伙伴每天第一时间观剧,连夜讨论剧情植入点、撰写文案,隔日第一时间和媒体沟通、安排素材上线的结果。正是因为吸引眼球的形式、拍案叫绝的创意和严谨高效的执行才共同造就了这个案例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