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传统电视是一个家庭的标配装备,放学冲回家和爸妈挤在沙发上抢遥控器的日子还历历在目,互联网的出现让每个家庭方便独享内容的同时,也拆碎了家庭成员的共享时光。
从勾正数据的智能电视大数据可以看出,相对于直播被动的接受信息模式,点播自由、主动的收看行为在OTT端与直播形成了强烈对比,黄金时段点播的关注度达到了直播的两倍。从用户行为上看,直播与点播有着相同的特点和规律,由于直播端的大剧、热剧多集中在晚间黄金档,午间时段直播端关注度的上升并没有点播端明显。
数据来源:勾正数据
在今天,依旧有许多用户通过直播端观看电视剧,这一些用户大多保持着传统电视的收视习惯,2017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是一部检察反腐正剧,此类题材人群以30~50岁家庭人群为主,人群属性与OTT相近,今天就让我们就以《人民》为例,通过勾正的大数据来看看,大剧在直播与点播端的特性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哪些根本的不同。
大屏点播特性之“不动如山”:点播观看时长不受当天播出集数影响
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电视收视习惯,点播这种不受时间限制和约束的观看方式渐渐成为主流,其收看特性与直播也大相径庭。《人民》在点播端的收看时长与直播端相近,而《人民》于周五周六只播出一集,于是直播收视时长有所下降,但由于观看特性的根本不同,《人民》的点播端在周五周六依旧能保持在平稳的观看时长,并不受周末与直播集数的影响,也无明显的周期性。同时从数据可看出,点播端虽然分流了传统电视用户,但现代社会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使得点播端的用户不会比直播用户观看得更久。
数据来源:勾正数据
大屏点播特性之“江海合流”:同场景的多种观看习惯
由于大屏“一屏面前多个观众”的特性,出现了类似“白天老人孩子看点播、晚上夫妻看直播”的一家多样收视习惯,让人惊奇的是,同时在直播端和点播端观看《人民》的用户观看时长整体高于电视直播。由于电视直播时长的局限性,在同一个家庭里,许多无法通过直播观看电视剧的观众被分流到了观看时间更自由的点播端,出现了直播与点播同场景的情况。
数据来源:勾正数据
大屏点播特性之“后来居上”:点播累积线性上升
以《人民的名义》这样的正剧题材来看,点播行为在剧开播时处于线性上升的状态,但在4月8日最高峰时达到了5.96%,超过了直播最高峰,在《人民的名义》播出的周期内,OTT端分流的上升,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聚集的口碑在播放后期得到累积,从现代人的观剧习惯上来说,一部剧是否值得观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碑和后期营销,观众们会在首播后观望一段时间,依评论与评分去判断是否值得观看,再从第一集开始点播。所以点播观看的用户行为是累积式的,呈线性上升。
数据来源:勾正数据
大屏的直播与点播本是竞合关系,而两者博弈根本来源于当代社会触媒习惯的改变,在广告投放过程中,合理把握两者的特性,才能使广告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