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单集收视率破7成就大剧收视新里程碑,《欢乐颂2》更是在广告植入上火力全开,突破50家品牌共存大关,随后总局又出全明星综艺离开黄金档的政策约束,让综艺遇冷,大剧火热的观念甚嚣尘上。面对这一情况,卫视资源速递收集各家之谈,一起来看剧星传媒总裁査道存、卫视一线人员、媒介专业大咖、卫视智库军师们如何看待这一情况。
大剧价值被低估 植入未来水涨船高
剧星传媒总裁 査道存
我们先来看一下综艺节目目前的的处境。
首先,近几年的综艺节目总量过剩,爆品缺乏。目前我们看到的收视率排行榜和流量排行榜上,前几位的都是综N代,新节目爆品难出。同时,被大家看好的《奔跑吧》《中国新歌声2》一个冠名就已经达5个亿,这样绝大多数品牌商望而却步。
其次,除综艺节目本身创新、创造力度疲软外,广电总局也一直在规范和调整综艺市场。全明星综艺已经退出晚间黄金档。为争取黄金档,很多综艺节目选择星素结合,明星逐渐减少,素人参与到节目中来,这样的安排除了给拍摄造成一定困难,受众是否愿意买单也将难以评估。
以上是综艺目前的处境,反过来看电视剧,性价比就会凸显出来。年初播放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Q2的《人民的名义》都刷新了电视剧的收视率和影响力排行榜。同时,网络视频平台的播放量情况如下图,左边是上半年大剧的网络播放量,右图是上半年综艺播放量,两者从体量级就可以看出爆品大剧的流量几倍于头部综艺。
相比较综艺节目的硬性植入外,电视剧在网络视频中还使用了创意中插的形式,让所有的会员和非会员一样观看广告。这种广告是不可跳过,同时与电视剧本身也是关联度极高。基本上是电视剧中的主要演员通过品牌与剧情的糅合创作的小剧场,一方面有剧情的延伸,一方面也有品牌理念的传达。
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认识到大剧的价值,大剧自身也在不断地创新营销模式。不可不提的就是创意植入,比如泸州老窖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同打造的桃花醉特定款,更是植入和线下授权相结合的经典案例。植入广告是内容营销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为未来内容营销埋下了一颗种子。现在植入的价格本人认为还是比较低廉的,未来其将远远高于这个价格。
来自节目销售一线的真“情”回馈
关于综艺和电视剧的性价比问题,电视台相关人员的反馈更加直接。一起来看看各家的情况。
@江苏BM:从近两年在电视剧和综艺的咨询数量上看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变化,最近询问电视台资源的客户依然很多,从具体的数量上看综艺相对还要比电视剧多一些。不过随着大剧《军师联盟之司马懿》《白鹿原》等热播,询问大剧增多的趋势明显。作为销售,个人判断肯定是电视剧好卖一点,现在的情况是头部的综艺比电视剧好卖,电视剧比一般的综艺好卖。
至于性价比方面,很难一概而论。因为这要综合考虑客户投放的产品、需求和诉求。相对头部综艺的性价比一般高于普通综艺,电视剧的性价比基本每年保持稳定,不会吃亏,但肯定也没有热门综艺的效果好。主要原因是电视剧资源在电视端容纳的资源量很少,远远不如综艺,不像综艺可以各种植入,电视剧能呈现的权益相对无法那么多。
@大芒果:湖南台一直都是坚持青春路线,大剧立台,综艺更是爆点与长久耐力的综合体。我们的电视剧基本都是独播,很少参与拼播。同时在主题选择上以时尚都市爱情、玄幻仙侠等符合青少年爱好和口味的电视剧为主。今年上半年,《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贪剧的黑马我们自己也十分意外,一方面是总局有要求在特定时间播放一些靠近政策的正能量剧目,另一方面也正好赶上这部大剧的进程,双方比较合拍。
随后播出的《择天记》和正在播出的《楚乔传》也都获得了收视率和播放量的双高。相对于电视剧的猛烈势头,最近《快乐大本营》二十周年则没有预期中的爆点。同时广电总局的各项政策对于湖南自身的栏目编排设置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奔跑的浙江:浙江这两年在综艺和电视剧上的势头都非常强劲。去年综艺营收超大剧,今年被大剧迎头赶上,虽有《奔跑吧》5亿冠名压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外科风云》《鸡毛飞上天》《欢乐颂2》等大剧的连续发力,让大剧成功晋级主角。在即将播出的大剧《秦时丽人明月心》(原名《丽姬传》)也是做周播剧,并且同步大剧营销。
产品、执行、价格
三大角度看大剧与综艺性价比
剧星传媒上海总部媒介总监 陈丽娟
从事媒介很多年,今年在大剧和综艺的下单量上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客户对大剧的喜爱。如果用百分比来比较的话,80%的下单量都在大剧上,而综艺的下单量仅占20%。这个情况在近两年就有出现,但是今年比较明显。
谈到大剧和综艺的性价比,首先从他们自身的情况来分析。目前,就大众传播的角度而言,大剧的热议度、关注度、话题都要好于综艺节目。比如最近播出的《我的前半生》就会有很多人在朋友圈讨论,无论是自己的观点还是相对应的段子都有很大的关注度。在播放量和收视率上,大剧的优势也非常明显,这可能与综艺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连续性没有电视剧好有关。
其次,从执行的层面看,电视剧的权益可以做到保底,更多的是溢出,即便是偶有补量也比较容易实现。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几乎都是溢出,假设它需要补量那么就可以在《楚乔传》或类似的剧目上进行操作。综艺与其正相反,它在网络上的表现多是需要补量,少有溢出。同时综艺的档期又很长,一般要等三个月,寻找到同等档咖级的综艺做替补或者补量,这样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有非常大的难度。所以从执行层面看,大剧会让人安心得多。
再次,综艺的价格壁垒。头部的综艺从几千万到几个亿,虽然经历了四五年的时间去增长,但已经到了大多数品牌无法望其项背的地步。如果是一般几百万、近千万的电视剧投入,广告可以采用试水的方式。可是综艺的投入都是几千万或者上亿,一旦节目开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广告主也很难叫停或者抽身。这样的情况造成广告主投综艺会产生观望的情况,赌的成分会高于理性评估。
电视剧与综艺地位逆转 其因有三
剧星传媒智库高级策略总监 刘滢滢
我们不得不否认,现在客户对电视剧的关注度的确比综艺高。比起前两年综艺热的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逆转。
首先,从品质上看,综艺近年大爆发,势必对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些拔苗助长,导致最终品质参差不齐, 而电视剧很早进入工业化的生产进程,品质稳定性其实是优于综艺的。
二从需求上看,综艺观看连续性比电视剧弱,多看一期少看一期影响不大,加上内容供给太多,观众每周一定要守着看的理由不足。
三从费用上看:综艺动辄上亿的费用对于很多客户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预算,是希望市场掷地有声的,周播的形式决定了如果内容不是爆款,传播强度会很不够。爆款内容还是很多客户蜂拥,一些小体量、比较契合的垂直内容也有客户垂青,而一些不上不下的中型体量内容则显鸡肋。
综艺比起电视剧的优势是植入,有场景、有互动,利于提升品牌对产品的感性认知。但如果仅仅作为曝光来说,我们认为现阶段电视剧功用更强。
除了电视台、代理公司,卫视资源速递还向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制作方了解了一些情况。
@从电视剧制作方面看,在他们的感受中除了电视台开始越来越重视大剧营销外,大量的品牌主也开始关注电视剧植入。影视剧植入虽然目前还没有标准化和流程化,可是已经让很多品牌看到了植入效果带来的话题量和流量,甚至游戏客户还看到了非常直观的下载转化情况。
@综艺制作公司方面,无论是版权综艺的制作方的盛唐时空(代表作品《24小时》),还是以网综为主的SMG(代表作品《就匠变新家》)都感受到头部综艺号召力强,新开发的综艺想要发力做到爆品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大剧与综艺的性价比不能一概而论,总是在不同的品牌和节目上各自开花。找到适合自己品牌调性和宣传方式的栏目才是最终品牌主想要的结果。